華視簡介

中華電視公司成立於民國60年10月31日,由教育部、國防部、企業界人士以及僑領等共同投資,獲頒無線電視執照後展開營運。本公司創立時,僅獲分配VHF頻道,除製播新聞、娛樂、公益節目外,另製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職教師進修、大學選修等課程,民國66年起配合空中商專、行專的設立,陸續製播空中商、行專課程,由於原有的V頻已不敷教學使用,民國72年由行政院核准撥配UHF頻道,委由本公司配合原有設施,運用此一專用頻道、製播電視教學節目,本公司為當時國內唯一擁有U、V雙頻的無線電視台。

多年來本公司始終以宏揚中華文化、發展空中教學、擴大社會教育及提昇生活品質為宗旨,不斷致力於提供觀眾各種知識性、教育性及娛樂性的節目,民國86年更創下全年一萬一千小時的播出時長紀錄,無論在綜藝、戲劇、新聞等影音節目多元精彩堪稱台灣影視發展的縮影。為響應政府媒體公共化政策,民國95年在「無線電視公股釋出條例」通過後正式於7月1日加入「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以發揚公共價值及擴大公共服務為經營使命。民國98年為了落實公共化任務,以提升台灣影視媒體及內容產業競爭力、培育影視多元人才為使命,4月1日起以「華視媒體園區」提供優質產製資源、促成產業群聚,落實公共價值的計畫,矢志將「華視媒體園區」打造成為公共服務與全民共享的平台、台灣影音產業重鎮。

本公司自104年7月起,將「華視主頻」(中華電視台)升格為HD規格播送,而將原「華視HD台」更名為「華視綜合娛樂台」,加上新聞資訊及教育文化等共四個頻道以無線數位播出。此外更投入鉅資陸續更新製作、播映、傳輸、發射以及數位片庫(MAM)等各項工程設備,以符合時代潮流,及滿足觀眾對電視節目高畫質的要求。

為落實國會公開透明,讓全民一起關心國會議事!本公司自106年2月3日起,「華視綜合娛樂台」變更為「國會頻道1台」、「國會頻道2台」,以非商業性、無廣告的方式轉播國會議事實況,讓民眾同步了解國會議事,並於華視官網與華視App同步播出。而配合國會頻道的開播,「華視新聞資訊台」及「華視教育文化台」也將同步升規,由原本的SD升格為HD,給觀眾更高規格的視覺服務。

面對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激烈競爭,本公司仍將秉持「主動、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斷汲取經驗,累積智慧,加強掌握社會脈動與觀眾需求,製播更符合社會需要,及可閤家觀賞之優質節目。華視24小時記錄著台灣每一秒鐘的故事、傳達每一片土地的表情,讓全世界發掘台灣之美。因此,華視不僅為台灣立足全球電視網絡接軌,也永遠是全球華人所關注的焦點!



華視節目介紹

在半世紀的積累下,華視擁有豐厚的IP資源,《包青天》、《施公奇案》等經典戲劇持續在海內外播映中,歷年製播戲劇節目廣獲金鐘獎與國外電視、電影獎肯定,除了經典戲劇外,亦在端銳進取的內容開發上,開創了多元議題及節目類型,展現強烈的企圖心;從2018年開始的台語內容製播,如戲劇《婚姻結業式》利用熟齡婚姻議題,擴展使用台語不同族群;都會議題劇《若是一個人》,以網路瘋傳的「國際孤獨等級表」為靈感,發展出屬於現代人的愛情故事;《老姑婆的古董老菜單》以大稻程做為故事起源,講述在追尋根源的過程中,找回自信的故事,以及《我的意外室友》,以近年熱門議題「青銀共居」為主題,打造職人輕喜劇等,迭有佳績。

華視是「具有商業活力的公共媒體」,自我要求製播節目能兼顧內容品質 創意與大眾影響力。以近年的內容而言,精緻戲劇《俗女養成記》和《俗女養 成記2》創造了四十歲台灣新典型輕熟女陳嘉玲,並開創了台劇輕喜劇模式,是締造「台劇十冠王」的紀錄,連續10週蟬聯週日全時段收視冠軍,《俗女養成記2》平均收視達4,創下18年以來華視自製戲劇高收視率,成為2021年台劇收視冠軍,YAHOO!奇摩2021年度十大台劇冠軍,並榮獲「第十四屆國際東京戲劇節」戲劇獎海外作品特別賞獎項,以及風光入圍第第57屆金鐘獎15項大獎,並拿下「戲劇節目編劇獎」及「戲劇類主題歌曲獎」; 八點檔戲劇《阿叔》呈現了台灣男性長輩的新樣貌;《華麗計程車行》更是改編台灣散文,故事講述全世界人類面臨千禧年世界末日的擔憂時,在嘉義的華麗車行裡發生的故事,鼓勵人們,在面臨每個人生的分岔路,只要緊握方向盤,車子繼續往前跑,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深刻展現台灣人面對困難時的勇氣與韌性,本劇亦入圍第59屆6項金鐘獎;台灣首部台語律政劇《無罪推定》更是帶動觀眾對於法律制度和社會偏見的熱烈討論。

AI教父黃仁勳表示「夜市總在自己心中有特殊地位,夜市的人們很努力工 作拼生活,造訪台灣夜市總能感受充滿熱情活力的風土人情」,因此華視合製 實境綜藝節目《我們這一攤》,以台灣各地夜市擺攤展現了草根活力,更前往 日本濱松屋台擺攤,進行美食文化外交,線上線下成功推廣台灣在地文化,此外本節目亦入圍第59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歡迎光臨等你來家1》是由藝人共同在澎湖縣員貝嶼進行社區再造,同時亦入圍了第58屆益智及實境節目獎; 《上船了各位!》是由七位藝人從花蓮划獨木舟至日本石垣島,是一個具突破性的實境節目,結合了跨文化、影視以及體育賽事的精神,更展現了人類挑戰極限的毅力,本節目亦入圍新加坡亞洲電視大獎及亞洲影藝創意大獎之最佳非劇本類娛樂節目獎。

華視近年節目製播主軸以「在地生活的台灣」出發,向國際發聲為目標,製 播節目除了在台灣傳統電視平台播出外,亦同樣獲得國內外合作平台的青睞, 華視身為公廣集團的成員,在媒體生態快速變遷之際,以及影音傳輸平台日新月異,華視持續以不同型態的節目內容擴展國內外市場的廣度及深度,更是透過國內外平台傳遞台灣在地特色及多樣面貌,展現文化軟實力。



工程技術

一、本公司數位電視發射涵蓋:

華視擁有全省UHF播映頻道系統之電視製播公司,製播之社教、娛樂、新聞以及教學等各類節目,均透過微波中繼站、光纖傳送至九大數位發射台,並配合一百餘座收視不良地區轉播站、補隙站發送,以服務廣大觀眾收訊。

二、裝備器材:

(一)多頻道自動播出系統:可同時播出多個頻道,目前播出九個頻道包括(5個HD,4個SD):華視HD主頻、華視綜合娛樂頻道、華視教育文化頻道、華視新聞資訊頻道、華視MOD新聞資訊頻道等,提供無線地面數位廣播,有線電台,MOD等不同平臺播映。

採用OMNEON影音伺服器(SERVER)二套,每套影音伺服器,有20個輸入/輸出編解碼器,能24小時全天播映節目、廣告及政令。

主控制台配置(ICONMASTER SWITCH, OPUS MASTER SWITCH)及備用緊急切換控制台(ICONLOGO,PANACEA):當主路發生問題時,自動切換以備路播出,確保播出安全。

ICONMASTER SWITCH含4層key,可獨立設定自動上、下,具Preview功能。1個PGM outputs,1個preview/preset output,1個clean feed output。並可單獨對任一輸入源作音源音路的切換設定及音量的調整。

自動播放控制系統:採用Imagine D-series a7500系列,主、備路同步運作,可自動切換主備路系統(包括影音伺服器、主控制台、控制設備、WORK STATION…等),穩定度極高。具有多頻道擴充能力並可與MAM(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及儲存系統(如Archive)等相結合。

(二)信號中心有Evertz先進型EQX路由器,具有144路HD訊號輸出入處理能力。採用多家知名圖框同步處理器及系統轉換器,能有效處理SD/HD訊號及轉換各種視音訊格式,如Snell & Wilcox、Imagine_selenio_x50、Xform、Evertz HD2014。 專業監測儀器設備如Tektronix各型儀器(WFM601E、764 Digital Audio Monitor、WVR8200)及PHBRIX RX2000,監視系統採用Evertz MultiView 7867VIPX-32x2。棚間HD傳輸網路採用Evertz光纖傳輸設備。衛星接收機有Harmonic, Ateme等DVB-S2 H.264/AVC ASI Output衛星接收解碼器(IRD),可有效處理各路衛星信號。 裝設衛星接收天線十二座,接收TELESTAR 10、PAMSAT 8、ST-1、 ASIA SAT 2、ASIA SAT 3等各衛星信號,以配合新聞需求適時提供接收服務,同時備有衛星基地台乙座,供發射上鏈衛星信號轉播用。

(三)製作設備:攝影棚十三座,分為新聞棚、綜藝棚、戲劇棚以及教學棚,各依節目製播型態規設計,例如綜藝棚有觀眾席、視訊、燈光、成音控制各自獨立,新聞棚採彈性隔間,教學棚攝影機採自動遙控以利節目製播,另有虛擬攝影裝備供新聞、教學使用。攝影棚已陸續更新為高畫質視訊及多軌成音設備,使畫面更精緻、音質更悅耳,以符合高品質電視之水準。於105年8月新購高畫質(HD)電視轉播車(OB VAN),以提供更優質的戶外轉播服務。

(四)後製裝備器材:維修技術中心後製作業室設有線性電腦編輯室三間、非線性剪輯工作站八套、AVID 數位非線性剪輯室一間、中央儲存設備DELL COMPELLENT SAN 200T及NAS 200T各一套,轉檔作業室二間可提供各種格式轉換、上傳、下載及錄影帶轉數位化等。

美術中心電腦繪圖設備十套,凡字幕片頭、節目編輯、轉拷、增加特效畫面,以及電腦動畫等節目加工,均在美術中心完成,使節目精緻化,提高電視品質服務大眾。

三、4K後製中心:

華視大樓六樓設置4K後製中心,提供4K UHD檔案剪輯、特效合成、套片調光、轉檔等作業。

(一)4K UHD轉檔剪輯室:剪輯修正影片,可加字幕及效果,並可輸出不同規格檔案。各類拍攝素材的剪輯,可疊加字幕及效果、旁白製作,並可輸出所需及備份儲存不同規格的檔案。

(二)4K UHD特效合成室:高階特殊效果工作站,去背、追蹤、變幻光源、景物···等,可令影片更加炫麗豐富。高階特殊效果工作站,可依節目需求製作各類型2D、3D、去背、畫面特殊追蹤、變幻光源等提供視覺特效製作系統。

(三)4K UHD套片調光室:各類影片可調出不同色調,修飾拍攝時光線、演員等瑕疵,為影片加分升級。將所需影片素材依節目需求進行調光調色,並可進行細部人臉膚色、光線強弱、素材色調等調整修飾,為提高影片藝術及觀賞價值。

(四)轉檔中心:可提供各種檔案格式轉換、上傳、下載及錄影帶擷取等。



歷年得獎紀錄

新聞節目獎項:

• 71年,《華視新聞雜誌》獲得第十七屆金鐘獎新聞節目獎
• 73年,《華視新聞雜誌》獲得第十九屆金鐘獎新聞節目獎、新聞節目主持人獎(陳月卿、高信譚)與攝影獎(劉奇偉、黃國治、游美成)
• 74年2月1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主任宋楚瑜頒獎給《華視新聞雜誌》。
• 74年,《華視新聞雜誌》獲得第廿屆金鐘獎新聞節目主持人獎(陳月卿、高信譚)
• 75年,《華視新聞雜誌》獲得第廿一屆金鐘獎新聞節目獎、採訪獎-陳月卿、林漢誠〈泰寮邊境行特別報導〉
• 76年,《華視新聞雜誌》獲得第廿二屆新聞節目獎
• 93年,華視新聞獲內政部優質新聞獎
• 95年12月,《華視新聞雜誌》獲得廣電基金推薦為「年度最佳電視節目」
• 99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張書銘)報導「貨櫃屋的童話故事」,拿下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同年,本節目亦 榮獲曾虛白新聞獎
• 100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張書銘)以「我們都是同一班」系列報導,再度拿下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0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張書銘)「狼師性侵國賠」專題報導入圍「2011優質新聞獎」
• 101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青年微革命」專題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2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許中熹)「遇見大山女孩」系列報導三度榮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3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搶救香園教養院」專題,兩人二度拿下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3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許中熹),「前進越南看到愛」系列報導,榮獲扶輪社電視新聞專題類、金輪獎特等首獎
• 103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蕭凱堯),「老屋新生命」專題報導,獲得「2014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03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張書銘、許中熹),「我的天使媽媽」系列報導,入圍「2014優質新聞獎」
• 103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高教危機-大學倒閉潮」系列報導,入圍「2014吳舜文新聞獎」
• 104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李宇承),「義築農村」專題報導,獲得「2015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04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送鞋到肯亞」專題,榮獲「2015年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4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黃翊真)以「大山女孩上學路」專題,榮獲「2015年兩岸新聞報導獎」電視專題類佳作。
• 104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蘇瑋婷、黃翊真、蔡嘉恩、林信辰、南投駐地記者金哲生)以「隱形殺手PM2.5」系列報導,入圍「2015年吳舜文新聞獎」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張書堯)以「少輔院生的春天」專題,榮獲「2016年社會光明面新聞獎」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張書堯)以「阿公阿嬤搞文創」專題,榮獲「2016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蕭凱堯)以「等待無罪判決、后豐案盼平反」專題,榮獲第一屆「2016年度平冤新聞獎」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不能沒有你、搶救小鎮醫院」專題,榮獲「2016年度臺灣醫療優質形象報導獎」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蔡嘉恩、林信誠)以「他變她、老師你好正」專題,入圍第一屆「2016年酷摩沙酷兒新聞獎」,也是唯一入圍的電視新聞節目。
• 105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八仙塵爆一週年」報導,入圍吳舜文新聞獎
• 106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李宇承)以「惜食台灣、愛地球不浪費」專題,榮獲「2017年國際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
• 106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張書堯)以「花壇小鎮的茉莉花革命」專題,榮獲「2017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06年,《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張書堯)以「你不能置身事外的偽藥風暴」專題,榮獲「2017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
• 107年,《華視新聞雜誌》(莊玉珍、戴榮賢)以「公益新南向、扶輪跨海送愛」專題,榮獲「2018年國際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
• 107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吳御曄、蕭凱堯、陳璽鈞、李宇承)以「看見城市難民」系列報導,榮獲「2018年國際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優等獎」。
• 107年,《華視新聞雜誌》(蘇瑋婷、張書堯、張書銘)以「文創西進 台灣經驗到北京」報導,榮獲「2018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07年,《華視新聞雜誌》(顧展瓏、蕭凱堯)以「含冤31年 無罪罪人蘇炳坤」報導,榮獲「2018年平冤新聞獎」佳作獎
• 107年,《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陳璽鈞、張書堯、顧展瓏、李宇承)以「看見離島醫療困境」專題,榮獲「2018年醫療報導獎」優勝獎
• 108年8月,《華視新聞雜誌》(陳璽鈞、施幼偉)以「為家鄉設計 腳下最美的風景」報導,榮獲電視新聞報導類文創產業新聞獎。
• 108年8月,108年8月,《華視新聞雜誌》榮獲2019年平冤新聞獎2獎項肯定,記者陳汎瑜、李宜庭、李宇承以「死囚謝志宏的6834天」報導,榮獲深度報導獎 ,記者陳璽鈞、張書銘以「當測謊會說謊」報導,榮獲調查報導類佳作獎。
• 108年12月,《華視新聞雜誌》(楊依嘉、戴榮賢、陳汎瑜、李宜庭、李宇承、陳璽鈞、張書堯、施幼偉)以「披荊斬棘 家鄉的創生與重生」報導, 榮獲2019年現代財經新聞獎肯定拿下佳作。
• 109年8月,《華視新聞雜誌》(連昭慈、張書堯)以「玉里的法國爸爸劉一峰」專題,榮獲「2020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特優。
• 109年9月,《華視新聞雜誌》(陳璽鈞、羅哲超)以「身在蝠中不知福」專題,榮獲「2020年華文永續報導獎」優等
• 109年9月,《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林彥汝、陳璽鈞、張書堯、李宜庭、李宇承、于凡、文楷誠、羅哲超)以「失衡台灣 看見鴻溝系列報導」 榮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肯定,拿下公共服務報導獎-電視類獎項
• 109年11月,《華視新聞雜誌》(陳汎瑜、陳璽鈞、文楷誠、于凡、施幼偉、林彥汝、李宇承、張書堯、李宜庭、羅哲超)以「振興觀光 然後呢?」 榮獲2020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深度報導獎佳作
• 109年12月,《華視新聞雜誌》(陳璽鈞、文楷誠、羅哲超 )以「疫戰 穿梭17年」榮獲2020年醫療報導獎優勝
• 110年6月華視新聞52台長陳雅琳榮獲「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獎扶輪公益新聞報導獎,《華視新聞雜誌》拿下電視新聞專題報導獎
• 110年8月《華視新聞雜誌》(李宜庭、羅哲超)以「技藝傳承消失中的記憶」專題,榮獲「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 110年10月《華視新聞雜誌》以「小兔子的奇幻旅程」專題,榮獲110年「台灣醫療報導奬」-廣電類佳作
• 110年《華視新聞雜誌》以「小兔子的奇幻旅程」專題,榮獲「2021年公益新聞金輪獎」-電視媒體報導獎
• 110年 10月《華視新聞雜誌》(李宜庭、羅哲超) 以「庶民發電 能源轉型」專題,榮獲「2021年華文永續報導獎電視類短版影音新聞獎」
• 110年10月《華視新聞雜誌》(李宜庭、羅哲超)以「走出高牆 上學了」專題,榮獲「2021年華文永續報導獎電視類長版影音新聞獎」
• 110年11月《華視新聞雜誌》(陳沿佐、盧松佑、文楷誠)以「看不見的廚房」專題,榮獲「電視影音專題類」第一名特優獎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消失的國土」,榮獲「2022年第六屆華文永續報導獎」電視類長專題【優等】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等待翻轉x王信福」專題,榮獲「2022年第八屆平冤新聞獎」影音組-深度報導【特優】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大齡員工 翻轉職場競爭力」,榮獲「第二屆銀響力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大學生吃什麼?」,榮獲「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電視類即時新聞報導獎【優勝】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蛋荒 你不知道的真相」,榮獲「2022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電視類深度報導獎【佳作】
• 111年《華視新聞雜誌》以「為罕病找解答 肌萎醫師陳燕麟」,榮獲「111年臺灣醫療報導奬」電視廣播類【優勝】
• 111年《新聞高峰會》以「盲人環台 路跑送愛」,榮獲2022年 社會光明面報導獎 電視新聞報導類 優等獎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榮獲「第22屆 卓越新聞獎」電視類【新聞節目獎】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以「為家鄉做一件事」系列,榮獲「2023年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榮獲【電視新聞報導獎】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以「歌聲點亮台灣 馬彼得和他的孩子們」專題,榮獲「2023年社會光明面新聞獎」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以「老幼共學 行不行?」系列,榮獲「第三屆銀響力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系列專題報導獎【優選】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以「討海人 冤獄平反之後」專題,榮獲「2023年第八屆平冤新聞獎」影音組-深度報導【佳作】
• 112年《華視新聞雜誌》以「玉山醫療隊【3952行醫路】後」專題,榮獲「112年臺灣醫療報導奬」電視廣播類【佳作】
• 112年《天選之島》,榮獲「2023年 金鐘獎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得獎
• 112年《新聞高峰會》,榮獲「2023年 台灣醫療報導獎 廣電類優勝獎」
• 112年《新聞高峰會》以「泰源事件定位台”台獨革命” 人權會推動”行政不法修法擴大補償”」,榮獲「2023年 平冤新聞獎 深度報導獎 佳作」
• 113年《華視新聞雜誌》以「惡火啟示錄」,榮獲「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即時新聞獎【首選】
• 113年《華視新聞雜誌》以「921地震24週年」系列報導,榮獲「113年第28屆 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
• 113年《華視新聞雜誌》以「滅絕倒數 搶救非洲企鵝」,榮獲「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音類(短)【人氣獎】
• 113年《新聞高峰會》以「失智怎麼伴」,榮獲「2024年 社會光明面報導獎 特優」
• 113年《新聞高峰會》以「綠色創新 永續台灣」,榮獲「2024年 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 優選」
• 113年《新聞高峰會》以「王光祿 獵人無罪」,榮獲「2024年 平冤新聞獎 深度新聞佳作」
• 113年《新聞高峰會》以「斷食善終 生死難題」,榮獲「2024年 銀響力新聞獎 優選」


電視金鐘獎:

61年
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性節目 《今日特寫-歲春天寒探孤兒》 優等獎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 《高中生物》 優等獎
文藝與娛樂性節目 《毒鴛鴦》 優等獎
創新節目 華慧英-《龍》

62年
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性節目 《堅強的金門》 最佳獎
大眾娛樂性節目《世界自由日戰鬥晚會》 優等獎

63年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高中二年級國文》 優等獎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英語入門–鵝媽媽教英語》 優等獎
創新節目 華慧英-《灸艾圖》

64年
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性節目《橫貫公路十五年》 最佳獎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師專文字學》 優等獎
大眾娛樂性節目《包青天》 優等獎
社會建設服務《勝利之路》《今天》《空中教學》
演技獎 儀銘-《包青天》

65年
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性節目《大有為政府》 優等獎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我從大陸來,來談大陸事》 優等獎
大眾娛樂性節目《壯士行(完結篇)》 優等獎
社會建設服務《教學節目》《好家庭》
特別獎 促進電視節目海外播映

66年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跳動七十二》 優等獎
大眾娛樂性節目《造福鄉里》 優等獎
社會建設服務《匪情報導》《國防線上》《生產線》《法網》
特別獎 教學節目

67年
新聞報導及時事評論性節目《特殊教育專題報導》 優等獎
教育與文化性節目《政治教學》 優等獎
大眾娛樂性節目《梅園春暉》 優等獎
社會建設服務《柳營笙歌》《幸福社會》《快樂天使》《南來北往》《地平線》
特別獎《風雨生信心》

69年
大眾娛樂性節目《綜藝一百》
喜劇男演員獎 蔣光超-《雙喜臨門》
男歌星獎 劉文正
導播獎 顧訓-《星光閃閃》
編輯獎 黃昭彥-《綜藝一百》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張小燕-《綜藝一百》
錄影獎 劉欽仁-《綜藝一百》
燈光獎 簡燕青-《綜藝一百》

70年
兒童節目 《小朋友》
男演員獎 李立群-《卿須憐我我憐卿》
播報人員獎 李艷秋-《華視新聞》
採訪獎 李繼孔-《寶島金路歷程》
音效獎 完長元-《華視劇展》

71年
連續劇 《春望》
單元劇 《他是我兄弟》
新聞節目 《華視新聞雜誌》
綜藝節目 《綜藝一百》
兒童節目 《小朋友》
男演員獎 顧寶明-《他不笨,他是我兄弟》
女演員獎 張小燕-《今夜摘星去》
男歌唱演員獎 劉文正
最具潛力戲劇新演員獎 李國修-《唐三五誡》
製作獎 張永祥
導播獎 李英
編劇獎 張永祥、張琬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張小燕
剪輯獎 陳麗珊
燈光獎 程志翔、王康
特別獎 徐鉅昌

72年
綜藝節目《臨風高歌》
男演員獎 田致斌(儀銘)-《秋蟬》
男歌唱演員獎 劉文正-《巨星之夜》
最具潛力戲劇新演員獎 鄧瑋婷-《牽手》
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樂茞軍-《愛心園地》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張小燕-《綜藝一百》
播報人員獎 李艷秋-《華視晨間新聞》
美術指導獎 姜宗望-《一龍四鳳》
學術理論貢獻獎 徐鉅昌

73年
戲劇節目傳統戲曲類《鍾馗嫁妹》
新聞節目獎《華視新聞雜誌》
綜藝節目獎《綜藝一百》
男演員獎 常楓-《華視劇展-兩種結尾》
最具潛力戲劇新演員獎 趙永信(趙永馨)-《玉女神笛》
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陳月卿-《天涯若比鄰》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陳月卿、高信譚-《華視新聞雜誌》
採訪獎 李濤、劉奇偉-《中共留學生心態剖析報導》
攝影獎 劉奇偉、黃國治、游美成-《華視新聞雜誌》
音效獎 林政雄-《煙雨江南》
美術指導獎 吳道文-《煙雨江南》
學術理論貢獻獎 洪平峰-《電視事業經營管理概論》

74年
戲劇節目單元劇類《華視劇展-影舞者》
教育文化節目獎《放眼看天下》
女歌唱演員獎 陳淑樺-《陳淑樺專輯》
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陳月卿-《放眼看天下》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陳月卿、高信譚-《華視新聞雜誌》
採訪獎 李艷秋、黃惟棟-《中華文化海外薪傳》
燈光獎 徐樹基、曾新龍-《陳淑樺專輯》
學術理論貢獻獎

75年
戲劇節目連續劇類 《雲的故鄉》
戲劇節目單元劇類 《頂好劇場-秋月春風》
戲劇節目傳統戲曲類 《國劇-陸文龍》
新聞節目獎 《華視新聞雜誌》
綜藝節目獎 《週末派》
教育文化節目獎 《每日一字》
男演員獎 常楓-《頂好劇場-秋月春風》
女演員獎 周正芳(方芳)-《國語連續劇集-雲的故鄉第1集》
男歌唱演員獎 楊松福(楊烈)-《飛揚的歌手》
導播獎 李英-《國語連續劇集-當時明月在》
編劇獎 王小棣-《頂好劇場-秋月春風》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巴戈、鄒美儀-《雙星報喜》
採訪獎 陳月卿、林漢誠-《華視新聞雜誌-泰寮邊境行特別報導》
工程技術貢獻獎 陳志雄、呂照陽-《電視導播口令「語音電腦控制器」之研製》

76年
新聞節目獎 《華視新聞雜誌》
兒童節目獎 《只要我長大》
男演員獎 勾純沅(勾峰)-《幾度夕陽紅》
女演員獎 曾亞君-《華視劇展-把她交給你》
女歌唱演員獎 蘇瑞芬(蘇芮)-《風雨情懷-蘇芮專輯》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巴戈、鄒美儀-《雙星報喜》
學術理論貢獻獎 劉信吾-《空中學校留校與離校學生個人背景和心理因素之比較研究》

77年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華視劇展-陽光每天都來過》
傳統戲曲單元類《通濟橋》
男演員獎 張建陵(張復建)-《西施》
女演員獎 蘇秋鴻(谷音)-《庭院深深》
編劇獎 丁亞民-《華視劇展-陽光每天都來過》
兒童節目主持人獎 許佩容-《剪刀石頭布》
學術理論貢獻獎 劉信吾-《空中學校留校與離校學生個人背景和心理因素之比較研究》

78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京華煙雲》
傳統戲曲單元類 《春江花月夜》
兒童節目獎 《剪刀、石頭、布》
女演員獎 李麗鳳-《京華煙雲》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周正芳(方芳)、彭樟燦(澎恰恰)-《連環泡》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李濤-《華視新聞廣場》
工程技術貢獻獎 霍樹敦、陳志雄-《自製單燈式吊掛系統與燈光作業全電腦化之研究》

79年
最佳傳統戲曲單元劇 《顧正秋劇藝精選》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李慶安-《華視夜間新聞》
新聞採訪獎 盧秀燕、李廷勇、蕭小山-《華視晚間新聞-假愛心真歛財系列報導》
音效獎 洪傳鼎-《華視劇展-南瓜》
美術指導獎 任適正-《紅塵有愛》

80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六個夢-啞妻》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佳家福-都是貪吃惹的禍》
戲劇節目獎傳統戲曲連續類類 《孔明三氣周瑜》
綜藝節目獎 《連環泡》
導播獎 蔡明亮-《華視劇展-麗香的感情線》
攝影獎 羅益民-《華視新聞雜誌-大哥的最後歸宿》
美術指導獎任適正-《愛》
工程技術貢獻獎 沈良初、呂照陽-《電視用棒球測速器之研究》

81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京城四少》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經典劇場-床邊愛情故事:荒唐的愛》
戲劇節目獎傳統戲曲連續類類 《歌仔戲-秋江煙雲》
公共服務節目獎 《關懷》
男演員獎 張晨光-《京城四少》
女演員獎 劉雪華-《經典劇場-床邊愛情故事:風裡的愛》
導播獎 蔡明亮-《華視劇展-小市民的天空:給我一個家》
兒童節目主持人獎 劉光純、尉遲佩玉-《兒童新聞世界》
新聞採訪獎 陳永光、杜廣奎-《華視新聞雜誌:獵鼠行動系列報導》
學術理論貢獻獎 洪平峰-《直播衛星、有線電視衝擊下的我國電視事業發展之研究》

82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書劍恩仇錄》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戲劇節目獎傳統戲曲國劇類 《國劇-鍾離春》
綜藝節目獎 《江山萬里情》
公共服務節目獎 《關懷台灣系列》
男主角獎 張復建-《意難忘》
女主角獎 蕭艾-《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男配角獎 莊代隆(龍隆)-《書劍恩仇錄》
女配角獎 朱慧珍-《意難忘》
導播獎 丁亞民-《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編劇獎 丁亞民-《經典劇場-像我們這樣一個家》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李艷秋-《華視晚間新聞》
剪輯獎 楊婷婷-《書劍恩仇錄》

84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兄弟有緣》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華視劇展-曉萍同志》
綜藝節目獎 《天生贏家》
男主角獎 金超群-《包青天-真假包公》
女主角獎 王美雪-《鳳子龍孫》
男配角獎 邰智源-《包青天-狸貓換太子》
女配角獎 劉明-《包青天-鍘包勉》
戲劇編劇獎 鄭耀宗、鄧安寧-《華視劇展-曉萍同志》
學術理論貢獻獎 洪平峰-《我國電視生態變遷與發展之實例(電視生態學實例研究)與我國電視生態之關聯性》

86年
戲劇節目獎連續劇類 《勸世媳婦》
綜藝節目獎 《超級星期天》
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崔慈芬-《華視新聞廣場》
新聞採訪獎 曾萬、林勳裕-《華視新聞雜誌-謝坤山的故事》

88年
戲劇節目獎單元劇類 《華視劇展-出走》
戲劇節目獎傳統戲曲國劇類 《楊門女將》
綜藝節目獎 《超級星期天》
男配角獎 黃仲裕-《施公奇案之大悲大喜》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陶晶瑩-《戀愛講義》

89年
綜藝節目獎 《超級星期天》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超級星期天主持群-《超級星期天》

90年
娛樂諧趣節目獎:無敵星期六
連續劇導播(導演)獎:蔡岳勳/可米劇場-流星花園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張小燕等主持群/超級星期天
剪輯獎:吳寶玉/三張王牌
研究發展獎:「電視台轉播站『風力與太陽能供電系統』之研製」:陳志雄、東明正

92年
兒童節目獎:故事親親說

94年
年度電視節目行銷獎:孤戀花
年度最受歡迎戲劇節目獎:戰神/中華電視公司
連續劇男主角獎:庹宗華/孤戀花
戲劇節目男配角獎:高捷/孤戀花
剪輯獎:杜敏綺/孤戀花
音效獎:陳小霞、陳柔錚、吳嘉莉/孤戀花

95年
戲劇節目獎:聖稜的星光
迷你劇集男配角獎:顧寶明/砲彈與菜刀
攝影獎:張展、馬凱、張宜敏、彭德城/聖稜的星光

99年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楊丞琳/海派甜心

100年
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潘瑋柏/愛∞無限
戲劇節目男配角獎:李王羅/艋舺燿輝

102年
戲劇節目男主角獎:周渝民/回家
戲劇節目男配角獎:李李仁/回家

103年
動畫節目獎:100個種子的秘密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徐乃麟、曾國城/天才衝衝衝

105年
綜藝節目獎:星光大道

107年
益智及實境節目獎:天才衝衝衝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喜翔/阮氏碧花與她的兩個男人

108年
綜藝節目主持人獎:黃子佼、卜學亮/超級同學會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靳家驊/夏之橘

109年
迷你劇集獎:俗女養成記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于子育
戲劇類節目剪輯獎:林政宏

112年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新聞高峰會》「天選之島」


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年度適合閱聽大眾之優良節目:

93年
• 華視夜店系列-決戰濁水溪等四個節目

94年
• 決戰濁水溪、絕代雙椒、台灣ROC、全球新聞週刊(並為國內十大適合闔家觀賞節目)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適合兒童及青少年收視之優質節目評鑑與推薦

93年
第一季:卡通類「哆啦A夢」、兒童節目類「大自然教室」及「科學萬萬歲」
第二季:卡通類「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及「棋靈王」,文教資訊類「點燈」
第三季:卡通類「哆啦A夢」及「哨聲響起」,兒童節目類「故事親親說」
第四季:卡通類「哆啦A夢」及「少林傳奇」,兒童節目類「故事親親說」,文教資訊類「點燈」,綜藝節目類「YOKOSO JAPAN日本再發現」

94年
第一季:華視初學空中美語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優質節目

94年
• 絕代雙椒、華視夜店-台灣無線唱吟

廣電基金推薦優良電視節目

95年
第三季:圓夢巨人、台灣力

96年
第一季:快樂有go正
年度:天才衝衝衝、華視新聞雜誌

97年
第一季:點燈、天才衝衝衝、快樂有go正

教育部終身學習獎作品獎

95年
• 詩人部落格、台灣史望春風

新聞局年度電視節目行銷海外地區公開綜合節目類特優獎

99年
• 天才衝衝衝

NCC委託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適齡兒童電視節目標章

102年
上半年:「宇宙兄弟」
下半年:「宇宙兄弟」、「新名偵探柯南」、「新哆啦A夢」

103年
上半年:「宇宙兄弟」
下半年:「宇宙兄弟」、「新名偵探柯南」、「新哆啦A夢」、「阿爾卑斯少女-小天使」

104年
上半年:「阿爾卑斯少女-小天使」、「飆速宅男」、「新名偵探柯南」、「排球少年」
下半年:「新名偵探柯南」、「新哆啦A夢」、「飆速宅男」、「小廚當家」

105年
上半年:「新名偵探柯南」、「飆速宅男」、「小廚當家」、「愛學園-名人講堂」
下半年:「排球少年」、「逆轉裁判」、「新名偵探柯南」、「新哆啦A夢」、「靴子裡的大世界」

106年
上半年:「神奇寶貝超級願望」、「妖怪手錶」、「新名偵探柯南」
下半年:「妖怪手錶」、「新名偵探柯南」、「大嬸婆與小聰明」、「機器人納瑞奇」、「山豬、飛鼠、撒可努」

107年
下半年:「新名偵探柯南」、「新哆啦A夢」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國人自製兒童暨青少年優質節目評選四星獎

104年
• 小廚當家

105年
• 小廚當家

連絡華視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16巷7號
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069-789
客服電話:(02) 2775-6789
我有話要說:前往留言